1)第三百四十三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卓认为那些书籍值大价钱,自然就不会任由兵卒们毁坏,反而派出兵马严加看守,着人快马送信,邀请刘襄谈判。

  蔡邕也写了手书,然后就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带着五经博士、校书郎、秘书监的人,加紧时间整理书籍,主要是装箱,做好运送的准备。

  他坚信,但凡是有点良知的人,都会尽全力挽救这些书籍。

  刘襄是在第二天收到的信。

  他知道洛阳的藏书很多,汉武帝时期就着专人收集了,虽然王莽新朝动荡,毁了不少,可光武帝刘秀迁都的时候,仍然在长安拉出了两千多车的书籍,运送到了洛阳。

  光武甚至比西汉的时候还要重视书籍的收集、整理,建了多处藏书之地,还专门设立了秘书监管理。

  到汉章帝的时候,历经三代帝王,百年时间的努力,藏书翻了三倍有余。

  自汉和帝到汉灵帝也一直在收纳书籍,并整理、校订。

  东汉的十一位皇帝,都非常重视书籍,可惜汉献帝时,一朝尽毁。

  董卓迁都长安,帛书被麾下兵卒拿来做屏风、布幔、伞盖、革囊,木牍竹简付之一炬,王允在灰烬里捡拾,运了七十车去往长安,可沿途混乱,又毁去了大半。

  王允痛恨凉州士卒,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现在,有一个机会去挽救,刘襄当天就出发了。

  那些书籍,是智慧,是瑰宝,是汉人比胡蛮夷狄强大的根本。

  即便付出些代价,他也要去努力一下。

  不为名声、不为利益,他要去。

  哪怕是跟董卓干一架。

  走之前给涿县书院的郑玄、管宁、邴原、刘洪发信,言说洛阳书籍之事,让他们带着学生南下,做好接收、整理的准备。

  命赵云集结两万冀州军团,准备八千辆大车,随后通过太行陉,去天井关待命。

  命崔奕统领中军,于邺县待命。

  调徐晃领右军所部到天井关戒备。

  调张郃领并州军团一万人,南下天井关。

  命天井关守军分兵南下,准备接应。

  传令关羽、张辽、周仓提高警惕,死守黄河防线。

  刘襄领五百宿卫骑士,三千越骑,一人三马,轻骑突进,过朝歌,走怀县,三日夜奔驰五百八十里,于正月十六,赶到了孟津渡口,在黄河北岸歇马。

  黄河还没解封,可他不想南下,再向南就是直接扇董卓的耳光了,这次是来威胁人的,不是来拼命的,得注意分寸。

  此地渡河,向南六十里就是洛阳。

  信使已经派出,就等董卓的反应。

  与此同时,天井关驻军已分兵八千南下野王县,随时能提供补给。

  张郃一万兵马已过长子县,两天之后可到天井关。

  徐晃所部已赶到黑山附近,准备进入太行陉,三天之内便能增援天井关。

  赵云还在集结车辆装载辎重,他要把补给运到天井关,再空出大车运送书籍。

  崔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