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九章 丝绸之路的规划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虞来得很快,事情也不复杂,他看上了陈登治理地方的才能,想要招募为冀州治中。

  但琅琊王氏造反,一千多人人头落地,九万多人被贬为贱籍,徐州士人吓坏了,陈登心有顾虑。

  袁绍两线皆败,兵力大损,所有人都清楚,他守不住徐州,只看刘襄想不想南下而已。徐州士人要寻出路,陈登也没有为袁本初尽忠的意思。

  怎么安稳这些人的心态,就摆在了眼前。

  联姻是第一选择。

  寻来寻去,早已投身的东海糜氏是最佳人选,可糜竺有自己的打算,他不想跟刘虞绑在一起。

  刘虞相当于刘襄属下的一个山头,地位高,名望重,也容易犯忌讳。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媒人最好是军中宿将。

  有刘虞这个徐州人用名声做保,有军中重将做媒,主君纳徐州之女为妾,琅琊、东海的士人才能安心,其他郡国的徐州士族才有可能归心。

  第一选择当然是崔奕,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他在刘襄心中的分量无人能及,但他一心扑在军中,跟地方上的官吏没交情,搭不上话。

  赵云这个亲卫大将,还是魏郡太守,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职务的原因,跟刘虞有些交情。

  所以他就成了媒人。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你们事真多,刘襄微微摇头,徐州那地方,终究是要打下来的,靠的是军队,稳定地方,靠的是给底层百姓分田建民团,拉拢士族还在其后。

  观念还是没转变过来呀,真以为没有士人,就吃不上饭了吗?

  他重视士族是因为现在的士族力量很大,是敌人,拉拢士人也是为了分裂他们,跟刘虞等人重视士族的角度不一样,他们还是认为没有士人,就没法治理江山,天下就会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事实恰恰相反啊,百姓不需要那么多的士人,来压迫他们,盘剥他们。

  死掉一半的士人,天下就太平了,死掉九成的士人,说不定盛世马上就会降临了呢。

  但这种话不能说出口啊,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让人知道。

  “我军短期之内不会南下,大军会向西部调动,不止是平定三辅,伯安公应该清楚吧,很多商品卖不动了,战乱还会持续,商业越发萎靡,未来几年,货物积压的问题会越来越重。”

  “将军有何打算?”既然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刘虞对刘襄的了解,必然是有解决的办法,或者是努力的方向的。

  “我虽然调整了工坊的结构,但并没有下令削减产量,几十万的工人需要养活,停不得。过些年,下一代的小孩会长大,他们可没分田,工坊还得扩建,得给这些人一个吃饭的地方。

  南边的曹操、袁绍、袁术都是人精,我没有信心短期之内平灭他们。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工坊,还有那么多的工人、商队,怎么忍心看着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