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 叛贼之后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襄想了一下,觉得甄逸应该不敢骂他。老婆孩子还在刘襄手里呢,不可能这么头铁。

  这是口出大言,要与他辩难?

  没有什么争论啊,甄逸也不像是来说服他的样子。

  他说的不忠不义,应该另有所指。

  刘襄沉吟一番,开口回答:“名为缰,利为锁,忠义为牢笼。如此,方能驾驭鹰犬,为吾爪牙,驱驰四方。”

  甄逸捋捋胡须,不置可否,又郑重的说道:“将军仁德。”

  刘襄思索一下,甄逸问的仁德,应该是在问刘襄的施政理念?

  “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

  刘襄的意思是说:百姓活着的时候有吃有穿能好好生活,死了有埋葬的地方,有后人祭祀,不会弃尸荒野,这就是仁德。

  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百姓其实不在乎谁当皇帝,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們就跟着谁。

  在意皇权更迭的是士人,他们要为官从政,获取权利。权利大,传承久的,他们的家族就成了世家。

  世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需要政治权利。所以,他们要从龙。甄公要复兴家族,下定决心了吗?”

  甄逸再次发问:“将军乃汉室宗亲,谱系明确?”

  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真的很多,多到数不过来。刘襄不太明白,甄逸为什么在意这一点。

  “汉室宗亲,多如牛毛,谁会在意?”

  甄逸斟酌了一下言辞,回答道:“汉室血脉繁衍生息,各系枝属散入民间,落魄者两餐不济,栖身于寒窑茅屋之内。

  但皇族血脉,毕竟不同,世人当高看一眼,便如龙之一物。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乘时变化,得志便能纵横四海。”

  既然甄逸这么在乎汉室宗亲的身份,刘襄只能跟他说点实话了。

  “吾确为景帝阁下玄孙,也是临邑侯枝属,但不是中山靖王之后。

  吾乃景帝之子常山宪王之后。

  宪王生真定顷王,

  顷王生真定烈王,

  烈王生真定孝王,

  孝王生真定安王,

  安王生真定共王,

  共王生临邑候,

  先祖名讳为让。

  在光武帝时,因参与叛乱被耿纯杀害。

  其后祖辈便假托中山靖王之后,迁往边地,在大汉北疆繁衍至今。吾倒是觉得没必要躲,光武之后,哪还有人在乎临邑侯残存血脉,这么多年也没见人抓捕。”

  甄逸目瞪口呆,这一枝,有造反的传统啊,他们躲了两百多年,现在又反了!

  怪不得,汉室宗亲这么多,有穷的、有富的、有掌权的、有掌兵的,造反的就这一个独苗。

  他叹了口气,该了解的都已经了解了,该试探的也都试探过了。

  能力、势力不用说,起兵半年,拉起几万兵马,打下四郡之地,掌控百万人口。

  还打听到他胆气过人,性子强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