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封名朱王庄,颐养天年靠孟县令_大明:千古第一贪官,朕杀不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来朱家庄过了这么多年,当地农民的日子也变好了。”

  接着。

  朱元璋他们继续往前面走去。

  经过了一道道农田之后。

  渐渐可以看到不远处百姓的房屋。

  不过。

  再次令朱元璋震惊的是,等他到了这些房屋的面前,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百姓的住所。

  门匾上面写着‘干果厂’、‘布坊’、‘酒坊’等等一些作坊。

  这些作坊加起来的规模,竟然跟一些繁华城市的差不了多少。

  看着朱家庄的百姓们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朱元璋是替他们高兴。

  但他更多的是好奇。

  朱家庄也发展的太快了吧?

  在他没找过来之前,朝廷也没有派人来扶持这里的发展。

  为何朱家庄的如此富足,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其他地方?

  带着这样的疑问。

  朱元璋再次走进了百姓们住的这片区域。

  不少朱家庄的人看到他们,也没有觉得惊讶。

  毕竟这几年来到朱家庄做生意的人也不少。

  说不定朱元璋这一行人也是。

  经过了一番询问之后。

  朱元璋他们找到了管理村庄的村长家。

  待人去通报了。

  也是在这几日,朱元璋的下属查到,原来这里的村长一家人,竟然跟曾经的朱家先祖算得上是远房亲戚。

  当年朱元璋的祖父逃出朱家庄避难,还是村长朱亮祖辈一家人帮的忙。

  很快。

  村长朱亮答应见他们,让人给朱元璋开了门,请他们进来。

  来到院子,就看到坐着一人。

  对方是个大约七十来岁的老人。

  不过看上去精神不错。

  朱亮站起来,一脸慈祥的看着他们。

  “刚才听人说,你们来村子,是因为这里有你们的远亲?”

  朱元璋点头说道:“是啊,就是已经隔了好几代,找到这里也花了些时间。”

  古代人很重亲情。

  即便是隔了几代还找回来的远方亲戚,这也并不令人意外。

  朱亮笑着道:“那你们找到这里也肯定不容易吧。”

  朱元璋也笑了笑。

  “我们是商人,每年都拿钱让人帮我们找,不过是要些时间罢了。”

  朱亮一听,更加觉得他是一个重亲情的好人。

  “你们都坐,我去给你们倒茶。”

  不一会儿。

  朱亮给朱元璋他们端来了茶水,还有果盘、蜜饯和其他的零嘴。

  朱元璋喝了口茶,瞬间就知道这茶普通人家可是喝不起的。

  “朱老伯,你这日子过的不错啊,子孙都挺孝顺你吧?”

  一提到自己的子孙,朱亮笑的眼都眯起来了。

  “是啊。”

  “我几个儿子都经商,孙子也跟着经商。”

  朱亮的脸上带着自豪。

  “你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那些酒厂、布坊、粮厂、皮革厂这些小作坊,有些就是我儿子孙子他们开的。”

  “朝廷虽然出了个重农抑商的国策,不过他们这些年也赚了点钱。”

  朱元璋脸色微微一变。

  他还以为对方要接着说重农抑商的国策不好。

  但是。

  朱亮脸上带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开口说道:“每个月啊,他们都会让人往我这儿送来各种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也用不着再去花钱买了。”

  “原来的日子,我还每天锄几亩地。”

  “现在我每天就呆在家里。”

  “什么事也不用考虑,好好养老就够了。”

  朱亮说完,朱元璋都有些感慨。

  “朱老伯,你这过的可谓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村里人肯定不少人都羡慕你吧?”

  谁知。

  他却摇了摇头。

  “不止是我一个人,村子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基本上也是不愁吃穿,有儿孙伺候,颐养天年啊。”

  听到他这么说,朱元璋又问道:“那这么说来,这里的人生活的都不错?”

  朱亮点头:“是啊。”

  接着。

  他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又说了一句。

  “我们村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那都要感谢一个人啊。”

  “那个人就是沛县的县令大人,孟大人。”

  朱元璋就更加惊讶了。

  怎么又跟孟胤扯上关系了?

  他赶紧问道:“朱老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