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4章 控制粮食命脉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4章控制粮食命脉

  天津贸易中心。

  漕河的大终点地区,是北平对外进出商贸的中心。

  “去年的一年,从南方贸易买入麻棉布匹一百七十二万匹,丝绸类合计十六万匹。”

  “扇,笔,墨,屏风,玉,牛角等,合计七万担。”

  ……

  “卖出玻璃两万担,各色农具六万筐,蒸汽机一千二百余台,焦炭十二万斤……”

  “加上对朝对日贸易”

  “贸易进额预估三百二十一万元。”

  “贸易出额预估五百一十万元。”

  这份报表,朱高炽并不太满意。

  万历年间,总贸易两高达七亿两,平均每年一千四百万两,这个时候的西班牙大帆船贸易还未兴起。

  海贸的总量只占极少的比例。

  不过也不能说不合格。

  毕竟是北平一地而已,贸易量虽然远不如一千四百万两银子,但那是全国。

  “商税并不是我最看重的,看重的是商业贸易带来的底蕴,是支持粮票信誉体系的重要根基之一。”

  “对于加大贸易,是需要引导的,物资流通效率越高,能极大的提升人均财富,这个过程对于经济建设非常的重要。”

  每一笔交易都是对粮票体系的支持,粮票的坚挺。

  交易媒介是基础功能。

  为什么不直接以物易物呢,因为这是低级的生产方式,性价比最低的一种。

  只有诞生货币交易才是更高级的模式。

  而随着纸币的建立,商品的重要性则凸显了出来。

  大基建工程下,粮票是要撒出海量的资金的。

  这个资金如果流向百姓手中,带来的就是灾难,只有流入了市场,流入了商贸交易,才能避免这个灾难。

  缺少了资金不利经济发展,只有雄厚的资金,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生产和产业升级。

  但是大量的资金,又要控制不能全部流入民间,否则就容易造成泡沫,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美国的铁路建设,是利用未来的利益,吸收了商人们手里大量的投资。

  集结了海量的资金,最终带来了美国短短时间修建四十几万公里铁道的成果。

  朱高炽则直接印发。

  通过中华重工体系来循环消耗,外部则需要通过商贸来支撑,保证粮票体系的价值稳固。

  “去年发行了十九万万元的粮票,导致今年粮票发行受阻,市场已有容纳不下的迹象。”

  在控制大宁的时候,朱高炽紧急开了一场内部经济会议。

  “十九万万元,虽然不只是用在北平,但简单的算法,北平三百万人口,平均每人六十三元。”

  “这钱当然不是发给老百姓的,发给了他们,整个中华重工体系经济就崩溃了。”

  “但是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如何充分消化资金,你们粮票银行的管理体系和思想是没有跟上的。”

  GDP是什么?

  国内生产总值。

  市场经济是根据市场需求环境来创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