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3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3章原来圣人在学习

  伙房的伙食,让景清大开眼界。

  他不是没有吃过美食,眼前的饭菜也谈不上,但这是工人们吃的便饭。

  米饭管够。

  鱼头豆腐汤。

  五块酱瓜,三大块咸鱼干,一勺白菜,最后一勺茄子炖肉汁浇在大米饭上。

  景清下意识的看向圣人。

  朱元璋捧着大瓷碗,吃的香喷喷的,桌面还有一碗装着鱼头豆腐汤的大碗。

  景清不敢再看,忍不住望向李道信,李道信却扬了扬眉,意思是一直这样。

  “吃啊。”

  门口挂着的牌子,清晰的告诉人们这里是做什么的。

  明朝禁海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外敌,防不胜防的倭寇,漫长的海岸线很难防备。

  圣人不是一般人。

  “老百姓应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别想些乱七八糟的,这才是持家之道,勤俭持家,自给自足。”

  景清突然愣住。

  圣人从来喜欢学习,从起家的时候就坚持每日读书求问,到老了也没有松懈。

  并且“岁以为常”。

  明朝地方的大户们死抓海贸不放手,他们能不知道经济?

  “这么好的饭,咱有什么不喜欢吃的。”

  在工业生产力质的突破下,不光是思想得到了大解放,同样在管理制度上更是追求精益求精的一套。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而铁道对于经济的作用,官员们又不是傻子。

  在整体上,人们和国家是一致对外的,受到的效果是由两者共享的。

  上万人的工地,各色各样的工程,能让这许多人按部就班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

  圣人留在工地,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喜爱,而是圣人也在研究工地的管理模式啊。

  例如早先朱元璋派去辽东担任总兵的杨文。

  为何江淮地区经济好,因为江淮地区的河道发达,运输成本比北方要低。

  这些都是新词。

  中华重工体系从民间挖掘了大量的人才,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包括吸纳了民间的读书人。

  “听说北平的戏子最近风头大的很,今天要好好见识见识。”几名穿着长衫的年轻人笑闹着来到了工地外。

  三人吃过饭,也没有离开工地。

  “否则不光工地上的伙食可以追上北方工地的伙食,新城区的修建速度和成本,也能成倍的降低。”

  景清自问自己做不到,而且听圣人的口气,宿舍里并不是人人好相处。

  圣人有易储之心,并不是因为新军的强大,看来圣人很早就对北平有关注。

  他能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的。

  “圣人,歇息吧。”

  手段温和,有明确的规定。

  景清心里暖洋洋的,也开始了吃饭,不再顾忌规矩。

  字不新,但是因为北平模式的推广,人们把北平模式带来的东西称之为新开头。

  朱元璋还找到了一间宿舍。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