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3章 原来圣人在学习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景清更佩服的是圣人与人结交的手腕。

  就像被人夸自己的孩子,大人推诿一样。

  “运河的运力限制大,而且运输成本高于铁道的,幸亏上海去年开了海运,否则成本还要更大。”

  四菜一汤的来历,正是朱元璋与官员们的约法三章,于是有了四菜一汤的说法,进而成了现代廉政的榜样。

  朱元璋熟门熟路,竟然去了工地的工程部所在的地方。

  “新城区道路部。”

  七年的发展下来,工业上管理上的“皇冠”。

  ……

  景清识大体,严律法,在都察院做事一向恪守成规不讲私情,李道信知道圣人喜欢景清。

  “学生吃得下,倒是看见圣……黄先生能如此,让学生感动至极。”

  想必这也是圣人爱听的。

  他是无法想出圣人是怎么样能做到,一个不相干的外人,可以在工地畅通无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并不对禁止外人观看。

  “咱当年什么地方没睡过,能有一张床都是好的。”

  “铁道的作用的确令人惊叹。”景清虽然没有乘坐过铁道,应天府的铁道还没有通车。

  朱元璋大方的送给了李道信。

  “新城区调控部。”

  “可惜。”

  经常由文工司负责的歌舞团和戏曲团进行表演,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此时它们是一个共同体,在国受到威胁的时候,个人利益势必要向集权利益低头,属于无可厚非的举措。

  既然认为金州大夫的说法有效,朱元璋就能做到每日严格遵守金州大夫的嘱咐。

  部分年轻子弟们不服气,他们倒要来看看,好在了哪里。

  景清佩服无比。

  朱元璋笑道:“你也是百姓出身,跟咱一样的泥腿子,在国子监读了几年书,当了几年官,不会这些饭菜已经吃不下了吧。”

  “这……”景清瞠目结舌。

  “北方有大片的牧区,有金州的渔政,还有兴起的大片井制度,粮食的供求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朱元璋轻描淡写。

  圣人虽然没有开口挽留景清,但是李道信跟随圣人这么久,圣人的举动,李道信如何看不出。

  圣人能有今日的成就,景清深信不疑,绝对不是圣人靠着运气。

  “漕运的成本应该不算高。”景清说道。

  ……

  此人历史上洪武二十六年就是出任海运总兵,率领京城卫将运粮到辽东。

  根据金州大夫的指点,朱元璋倒是小半年没有头疼过了。

  “你可以好好看看工地,这工地里头啊大有讲究,一切的规矩都是集思广益,值得探究的。”

  人才聚集到了一起,整日讨论的工业发展,同样也是规模化。

  也就是海运定为常例,乃至到了明末崇祯时期,同样是由海运供应辽东。

  “不过有点他做的不错,把各行各业的人才集中到一起,给了他们政策和扶持,靠着发挥人才们的力量,才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