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2章 华夏之歌响彻大地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2章华夏之歌响彻大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可谓是道尽了世间道理。”

  “如济公高僧,出身富贵,后来家道中落,受尽了世间的苦,成为了他宝贵的财富。”

  “后有我的好友曹端。”

  “他本是河南大户子弟,从小有神通之名,家庭富裕,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五岁开始农耕,已经有了自己的道,从心之道,到了十七岁,学问已经无法让他满足,开始博览世间所有的书籍,建立自己的书室。”

  “随着大片井制度的兴起,传统地主受到影响,曹端的家族也开始了败落。”

  “可穷困并没有阻碍他在道上的探索,游历天下,睡桥洞每日一顿。”

  “生活的磨砺,不但没有打败他,反而让他精益求精,学问一道上,惊为天人也。”

  “五百年后,必有曹端之大贤之名,我能为他好友留下薄名,何其有幸焉。”

  ……

  北平社会报刊登了姜宾知的文章,满篇的马屁,看得朱高炽眼角直跳。

  曹端之名。

  朱高炽自然知道。

  从百草到百谷,从百谷到五谷杂粮,从五谷杂粮到南稻北麦。

  农业社会的发展,让社会的物资大大增加。

  为什么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分成无数的国家,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很快结束了。

  生产力是核心。

  西方1:2的粮食收获率,注定了西方无法形成长期大一统的国家,只能保持贵族封建制度。

  而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支撑了富余的粮食,养活更多的非农人口,支撑了大一统国家的根基。

  越来越多的非农人口,养活了庞大的工匠,学者等非农职业群体,孕育出发达的文明。

  到了宋朝,发达的文明,后期却因为外部的失败,引起了社会的反思。

  人们开始要求社会严谨起来,认为正是因为社会的太开放,导致了诸多的问题。

  犹如后世的法国。

  法国在很多人眼里是文明之光,绅士之国,结果是正在被换种,并且因为战场上的笑料,成为世界的笑柄。

  宋朝在当时也是如此。

  宋朝的先贤们,从北宋到南宋,社会风气开始改变,这是自我发展的一步。

  而宋朝的海贸,更是抵达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到了明朝。

  开始恢复生产。

  结束了许多元朝留下来的糟粕,例如殉葬制度,奴隶制度等等。

  思想上也开始了大发展。

  曹端就是明朝初期培养出来的新时代思想家。

  以德服人,知行合一,探索宇宙真理,反对一切虚浮、巫觋、风水、时日等愚昧活动。

  结束了南宋以来的从宽到严的儒家思想,开始追求探索,为心学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然后就是王阳明。

  再然后就是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最后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