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5章 朱高炽留给大明最宝贵的财富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宫南端两侧,东侧是文华殿,西侧是武英殿。

  六科廊坊在武英殿内,内阁在文华殿内。

  文渊阁不只是一个阁楼,而是一个建筑群的名称,最中间的大殿是内阁大臣们办公的地方,围绕大殿依次建造的建筑,提供给其余的官吏。

  礼部尚书吕震特意赶来,与几位内阁大臣商议报纸上的事。

  杨士奇面色凝重的翻阅礼部送来的一篇文章,社会报经过激烈的争执后,大多数人倾向刊登,不过仍然上报给了礼部,礼部看到后也不敢擅专。

  “吾闻天之生民,皆欲得其良法,以安其生,而后国家安宁,社稷稳固。昔日明君,如夏启、商汤、周武,皆以法治国,不偏不倚。

  “法之为道,乃天子庶民共守之规。非天子可超然法外,亦非庶民可妄自菲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乃天道之常,人伦之本。”

  “盖闻天下无不可治之人,亦无不可治之法。唯在良法善治,以公平正义为本。故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贵无贱,无贤无愚,皆须遵法守纪,以尽其责。”

  “今人欲行法治,必先明此义。天子庶民,同受法律之保护,同受法律之制裁。如此,则国家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难怪连礼部也不敢妄下判断,杨士奇看向了解缙。

  内阁兜兜转转,几番人员变动,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只不过胡广已经病逝,黄淮去了西部七省,以及几位新的阁臣。

  当下杨士奇与解缙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属于当下内阁的首辅人选,最后首辅是谁,要看太子的心意。

  解缙抚着胡须,没有理会杨士奇的目光。

  杨士奇收回了眼神,又看向了吕震。

  “吕部台认为该不该发?”

  吕震犹犹豫豫,他今年就要致仕,不是因为高尚,而是因为年龄太大了,面对礼部越来越繁重的事务,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有了致仕的想法。

  太子殿下已经同意,只不过礼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吕震仍然暂时稳住礼部的局面。

  如今的礼部,早已不是当年的礼部,不光权柄更重,事务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吕震摇了摇头,又忙着说道:“杨阁老何必为难老夫,老夫如有考量,何必送来内阁商议呢。”

  杨士奇叹了声。

  现在的内阁正在关键的节点上,他深知太子殿下的心意,所以杨士奇本不愿意节外生枝,没想到还是出了这等大事,他只能上奏。

  这篇文章的意义重大,关乎国家根基。

  天下大事何其多也,但是朝廷自有法度,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所以事情虽然多,内阁处理起来其实也有章程,不算大麻烦。

  但是有些事却又非常的关键,杨士奇看得清楚其中蕴含的份量,虽然他不想多事,可身居其位责有攸归,他又必须如此。

  自从推行新政以来,皇宫就不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