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2章 理想与现实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2章理想与现实

  “哗啦。”

  “欺人太甚。”

  文华殿。

  朱瞻基大发雷霆,案台上的文物被撒落一地,包括今日最新的报纸,报纸上刊登了陶鏴详细的演讲报告,许多的字眼深深的刺痛了朱瞻基。

  “太子殿下息怒。”

  文书房的官吏们连忙劝阻,于谦也打量着太子。

  自己作为太子的老师,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太子指引方向,并保驾护航的责任。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大理寺的监狱,与陶鏴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最后大挡发怒了,打伤了数人才带走了陶鏴,压入了京城,当陶鏴被押回来后,朱瞻基早就已经后悔,这是个大麻烦。

  他虽然无法对世人发声,但是他准备通过自己的性命来发声,告诉世人们,人生来平等。

  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太难了,一个不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朱高炽没有太大的信心。

  这样的志士,绝对不是言语可以动摇的。

  它既是一个集宗族、社会自治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机构,又是一个集生产活动、文化教育、社会救助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

  开放是一股精神。

  在阶级对立的封建社会中,他要求首先要关心平民百姓,满足百姓生活之必需,百姓的温饱能保证、能过正常生活,他们自然就满足了,由此建立一个众人向往之的和谐社会,这也就是何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朱瞻基稍微冷静下来。

  “是啊,大明是最好的,他理当最好。”

  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

  正如后世七十年代的人们随地吐痰是常态,到了新世纪已经成为了极少数的现象,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带来的现象,又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不等对方回答,陶鏴悠悠地继续说道:“当今皇帝是最伟大的人,以他的睿智,我相信他一定懂得这个道理。然而,连他都没有信心去实践,这正说明了这条道路的艰难。”

  道从来不是顺利的,大道的路上充满了危险和险阻,陶鏴看到了大道,为此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以唤醒更多的人。

  自信代表着开放。

  大唐时期,百姓们脸上的自信开始回到中土百姓们的脸上。

  还有,朱高炽想看看朱瞻基如何处理这件事。

  他敬佩陶鏴的勇气,也感叹他的执着。在权势与利益的诱惑下,陶鏴不为所动,只为坚守心中的信念,这是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的。

  何心隐主张与百姓同欲。

  担心会重蹈覆辙陷入北宋的失败境地。

  “我没罪,锦衣卫也没权抓人。”

  当下的大明比大唐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倍强盛于大唐,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更强大的文明精神。

  劝客努力的说道。

  陶鏴摇了摇头。

  虽然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一个甲子,可是被奴役的记忆还在百姓们的心里,这些不可碰触的侮辱和伤

  请收藏:https://m.ytdfnx.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